下一步金融宏调七项工作
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建立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工作机制。
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
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
六是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执掌”中国货币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周小川受国务院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周小川说,当前,中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小川在昨日的报告中明确提及“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谨慎。”同时,央行在对下一步金融宏观调控工作进行部署时也只是提到“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这引发外界关于货币政策可能仍将偏紧的担忧。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旗帜鲜明地指出,“货币政策一定还会放松,预计年底前至少还有一次降息机会”。
“决策层的表态或许是考虑到目前许多产品的绝对价格依然较高,而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内通胀也确有反弹压力。”鲁政委说,“但对决策层来说,眼前的问题显然更为迫切。”
显见的事实是,我国9月份当月GDP增速已经跌至9%,创下5年新低。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则在9月跌至11.4%这一七年新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忧”显然远比“远虑”来得重要。
而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则另有一番看法。他认为,不排除央行目前还是想坚持“有保有控”的方针,而决策层面也赞成此种考虑。
“但从当前的经济回落情况来看,这样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王小鲁表示,1-9月份信贷增长速度已经低于GDP增长速度,这说明央行对待货币政策显然“过紧”了。
王小鲁认为,央行的当务之急是取消“窗口指导”、为信贷规模松绑,继而下调始终处于高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至于降息,可以适当地容后考虑”。
关于周小川对房地产的表述——“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鲁政委解读是,从有关方面的表态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放松应该已成定局。
“央行此前出台的政策或许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观望气氛;同时,出于对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不少购房者也会暂缓贷款购房。”鲁政委说。
根据可查的资料,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11次针对楼市下跌与银行坏账乃至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如果实际房价下跌超过15%,则有发生金融危机之虞。“而当前,中国的实际房价下跌已近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