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燃油套期保值浮亏31亿元 |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李英辉
时间:2008/11/24
|
|
|
国航11月22日发布公告,披露公司自今年7月订立燃油套期保值协议以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目前已经形成31亿元的浮亏。
据介绍,国航与若干对手方订立燃油保值合约的核心内容包括:合同期间国航有权以约定价格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从对手方买入一定数量的燃油;对手方也有权以约定价格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向国航卖出一定数量的燃油。其中上述国航有权买入燃油的价格远高于对手方有权卖出燃油的价格。
国航目前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7月间订立,期限最长至2011年。合约订立当时,国际油价处在高位,且市场普遍预期油价将继续走高,造成仅对冲油价上涨风险的套保合约成本高昂。国航选择了在获得按固定价格买入燃油权利的同时,实现了在当时市场情况下低成本获得燃油价格上涨风险保护的目标。据了解,燃油成本是国航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已占总运营成本40%以上。国航订立燃油套期保值合约的目的,是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锁定燃油成本。
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当时燃油价格、套期保值合约所约定的对手方卖出价格,以及合约约定的到期前对手方可能向国航卖出的燃油量,所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31亿元。国航强调,此处公允价值损失是2008年10月31日对合约剩余期间可能发生的全部现金流的折现,公允价值损失并非现金实际损失,未来实际损失依赖于合约剩余期间的油价走势及仓位调整情况,可能高于或低于公允价值损失。
国航董事会秘书黄斌介绍,国航与若干对手签订的燃油保值合约并非“对赌”协议,建仓的目的是控制原油价格的上涨给公司成本带来的增加。今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达到了每桶143美元,但到了10月底,价格跌到了67美元。国金证券分析师何来维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公司采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浮亏,现在关键是看国航与对方签订的远期合约的具体内容。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