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两拓”合并中国付900亿学费 |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时间:2008/12/2
|
|
|
阻“两拓”合并中国付900亿学费
上周二,必和必拓放弃对力拓的收购,这场全球矿业领域有史以来最大收购案草草收场。尽管中国钢铁业可以为铁矿石供应安全而放心了,却也为此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潮时,恰到好处抛出的“两拓”合并计划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看涨的预期,中国钢铁业为此放开肚皮“吃”进9000万吨“高价”铁矿石,其最终减值损失可能达350多亿元;而为阻止“两拓”合并对中国产业安全形成威胁,中铝公司投资力拓并成为最大单一股东。140亿美元的投资浮亏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亿元)。仅这两项相加,中方为“两拓合并”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
交了这些“学费”,得到什么教训?分析人士认为:一是用产业资本的制造思维来应付金融资本的战略思维,胜算率会非常低;二是产业安全是有边际成本的,不计成本的产业安全极可能是个“伪命题”;三是中国钢铁行业如果无法凝聚成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完整主体,与三大矿业巨头的谈判可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在2008年铁矿石长协矿谈判敏感时期,必和必拓抛出了对力拓的并购计划。全球70%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掌握在三家厂商手中,而中国拥有6亿吨的钢铁产能,铁矿石自给量不到50%。如果并购成功,三家铁矿石供应方变成两家,中方在谈判中几乎难有胜算。为阻止“两拓”合并,中方答应力拓的涨价要求,中铝在力拓英国公司每股60英镑的高位介入,而现在其股价在15英镑左右。
当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向历史高位发起冲锋时,产钢量占60%的中国民营钢厂已不赚钱,他们最终减产50%,近3亿吨铁矿石需求消失。铁矿石现货价格最终崩盘,让一直拥有价差优势的长协矿形成了300-500元/吨的价格倒挂。中国大钢厂与贸易商手中的9000万吨矿石豪赌算盘落空。必和必拓对力拓的弃购,真正原因是中国不再疯狂购买天价铁矿石了。这打破了铁矿石6年卖方市场的神话,中国钢厂也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痛苦中。但这绝不意味着国际铁矿石贸易进入买方时代。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