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品牌突围向何方?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1/16
|
|
|
石头掉在花瓶上,花瓶碎了;花瓶掉在石头上,花瓶碎了。这是犹太的哲人在告诉他们的子孙,一定要创造出你是石头而竞争对手为花瓶的局面。集中战力主攻一个局部,进而取得这个局部的主导权,就是形成我是石头对方是花瓶的大智慧。中国涂料品牌突破的方向也尽在于此。
中国汽车、建筑和船舶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拉动了涂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汽车、船舶涂料等工业领域,国外强势涂料品牌重兵把守,国内涂料企业集中在门槛较低的建筑涂料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涂料(其中,建筑涂料比例占到了30%左右)生产及消费国,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而且,随着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2010年上海申博成功、广州亚运会申办成功、西部大开发的进行等,中国建筑涂料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国内市场高速发展相反的是,很少看到崛起的国内涂料品牌。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理事董志滨介绍:打造品牌的国内涂料企业代表是:华润涂料、嘉宝莉、美涂士和神洲涂料。但是,除了华润涂料以外,大家很难立刻想到其他国内涂料品牌。即便是华润涂料,与立邦和多乐士品牌相比,依然处于尴尬的位置。品牌的支撑点依然没有强劲到足够与立邦和多乐士并驾齐驱的程度,透视各大企业打造品牌的支撑点,热闹非凡而又各有所失。
通病:技术经费投入不足
国外涂料品牌占据着国内市场巨大的份额,并牢牢地控制着中高端涂料市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人们很容易将其归咎为在生产工艺技术和涂料质量性能上的差异。
“虽然在工业涂料方面我们同国外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但从建筑涂料角度讲,国内涂料企业同国外品牌比,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因此,国内涂料企业大多为中低档产品,不是技术上达不到,他们更多的是从成本和利润考虑。”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董志滨这样说。
国外涂料厂商凭借先进的技术来打造优秀的产品质量,再辅之以良好的市场和品牌运作,迅速拓展和占领了国内市场。建筑涂料技术含量并不很高,中国涂料企业完全能生产出高端涂料产品,最多是在时间上慢一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据统计,我国涂料行业每年投入科研开发的经费不足销售总额的1%,低于韩国(2.15%),更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5%以上)相比。
然而就是这一拍,让中国的品牌打造坐失诸多良机。
盲目跟随导致失败
立邦漆“处处放光彩”,国内涂料企业竭力提炼更为激动人心的口号,但是没有看到一个突围成功的品牌。
立邦漆的成功使得一大群国内涂料企业迷失于品牌战略的误区中,在品牌推广上为立邦漆马首是瞻。国内涂料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广告中,在策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除非能够找到立邦漆的弱点加以利用,否则国内涂料企业难有出头之日。
国内涂料企业必须认识:立邦漆不是靠“小屁股形象”成功的。
立邦进入中国时,涂料生产企业也已达到5000余家,但只重视产品内在质量,不重视产品包装,更不重视广告宣传。当时的包装桶都是黑铁桶、棕铁桶、绿桶,甚至是53加仑的黑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低档产品和包装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当时中国企业大都停留在工厂阶段,忽视了这一天赐良机。
1993年,立邦漆在上海投入3千万广告,第一个在电视上做涂料广告。随后,立邦漆每年以销售12%的广告支出,强化立邦“乳胶漆”的领先地位。由于是在无人区展开竞争,立邦漆轻松地占据了国内“乳胶漆”的位置。结果是,立邦漆成了乳胶漆的代名词,大众想到乳胶漆就想到了立邦漆。
立邦漆所有的推广都在强化“乳胶漆”定位。首先,立邦漆通过运用色彩斑斓的影视广告,频频进入消费者视线。随后,立邦漆第一个推出“三合一”乳胶漆,推广立邦漆“容易清洗、修补墙面裂痕、防水”等功能,后来立邦漆又推出“五合一”乳胶漆,将对手远远抛在后面,进一步强化“乳胶漆”的定位。紧接着,立邦漆建立了“立邦漆服务中心”,后来升级为“立邦漆彩苑”服务中心.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品牌都是在顾客头脑中牢牢占据一个概念的品牌。比如,戴尔占据直销电脑概念,可口可乐占据可乐概念,舒肤佳占据杀菌概念,高露洁占据防止蛀牙概念。品牌只有在顾客头脑中占据一个位置,拥有一个概念,才能在产品和顾客之间建立稳固的纽带关系,顾客在有相关需求时才会首先考虑这个品牌。比如,顾客买可乐,首先想到的就是可口可乐。品牌如果在顾客头脑中无所代表,它就仅仅是一个商标而已,不能称其为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ICI公司巨额推广并没有让多乐士品牌取得领先地位。1992年,英国ICI公司在中国建厂,1994年产品上市,推出多乐士品牌,与立邦漆在乳胶漆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尽管ICI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由于失去了抢占“乳胶漆”定位的最佳时期,多乐士只能屈居第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牙膏业的“高露洁”和“佳洁士”身上,高露洁在中国抢先占据了“防止蛀牙”的定位,后来尽管佳洁士用了比高露洁大得多的预算来反攻高露洁,但仍然只是第二品牌。
做品牌减法
中国涂料企业是时候走出“处处放光彩”的陷阱了。
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涂料企业现有近8000家,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涂料50强,能达到年产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也不足3%,且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档市场。而且,国内半数以上的涂料企业拥有2个或2个以上的涂料品牌,有的涂料企业甚至拥有十几个涂料品牌,每天都有新的涂料品牌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中来。在“涂料之乡”广东顺德,一个企业拥有七八个品牌非常普遍,有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有10多个品牌。这种“一母生几子,个个抢饭吃”的现状导致资源分散和培育主导品牌的成本与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这些品牌的建立和培养都需要资金支持,资源被分散,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每个品牌都难以出众的局面。在现在的规模下,分家就意味着分散实力,各个出击,结果是被别人各个击破。
伴随着品牌数量增多,主要问题有:
1、厂家资源分散。顾此失彼,没人喜欢“花心萝卜”,经销商信心下滑。
2、经销商冲突增多。厂家不得不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协调、安抚经销商。
3、内耗严重。外资企业多品牌运作的背后是数十年管理经验的累积,而一些弱小企业匆忙上马多个品牌,管理将不堪重负。
4、“多米诺骨牌效应”隐患。一个品牌出现危机,往往会加速祸及其他品牌,“多米诺骨牌效应”随时可能爆发。
应该说,一些盲目追求品牌数量与销售规模的企业已尝到苦头,部分多品牌企业在渡过“蜜月增长期”后呈直线下滑的趋势。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涂料企业应该对品牌的“多子女”现象进行一次优胜劣汰,集中精力、人力和财力,培育、保护和开发好具有竞争力的主导品牌。
中国涂料品牌突围之道
在中国,跳出立邦漆“处处放光彩”的陷阱有一个涂料企业,这个企业叫秀珀。1992年的“秀珀”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防火材料厂,以非常冷门的“地坪漆”为主要产品,大力开拓“地坪漆”市场。由于避开了与立邦漆、多乐士和华润等强势品牌在乳胶漆和木器漆领域的正面冲突,秀珀成功的抢占了“地坪漆”市场,拥有了“地坪漆”的定位。今天的秀珀在“地坪漆”领域已经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每年的发展速度均在40%以上,被誉为中国的“地面处理专家”。秀珀已然成为涂料行业中的“格兰仕微波炉”,生存环境远比美涂士等企业要好得多。
品牌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定位”。任何一个著名的品牌,即便是因为品牌形象而成功,它都必须契合于一个定位。万宝路香烟以“牛仔世界”的形象成功,但它亦依附于“男性滤咀香烟”的定位;立邦漆“处处放光彩”的形象成功,也依附于“乳胶漆”的定位。眼中只有“品牌形象”的中国涂料企业,是看不到成功希望的。由于没有“定位”方向的指引,中国涂料企业必然会迷失于混乱无序的广告推广、公关营销中。
对于众多的国内涂料企业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建立“定位”更为紧迫的事情了。“定位”重大的好处就在于使品牌区别于竞争者,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概念”,积累起品牌价值。由于有了正确定位的指导,推广上都不会去模仿竞争者(或者称比竞争者做得“更好”),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不同的选择?要么是一类新产品,要么具备不一样的特性。如:步步高以“无绳电话”从TCL、侨兴等电话机品牌中突围而出,农夫山泉作为“天然水”挑战乐百氏和娃哈哈,e-buy以网上“拍卖”区分于雅虎、亚马逊;富豪则在“安全”特性上好过其他汽车,宝马强调“驾驶性能卓越”,而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相比显得“年青”。最终的结果,“定位”让品牌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概念,当人们在产生相关需求时,往往将它们作为首要的选择加以考虑购买。
格兰仕微波炉的成功,为中国涂料企业提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