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模式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
来源:家具界
作者:周银本
时间:2006/12/28
|
|
|
宜家现场
2006年11月29日,成都市民期待已久的宜家家居天府店正式开业,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其它卖场稍显偏僻,但开业当天成都宜家火爆疯狂的拥挤场景已令人“瞠目结舌”。
上午9时许,宜家商场入口处便聚集了上千名市民,而可以停放近千辆车的停车场也被各种车辆挤得满满当当。记者注意到,要进入宜家,必须通过专门的栅栏通道,为了缓解人流量,这个长约600米的通道被设计成“S”形,共有6个弯道。尽管如此,蜂拥而至的市民仍将长龙排至入场道外上百米远。
开业典礼还没开始,市民们就被舞台上一根圆柱形的原木及上面摆放的两把大木锯给吸引住了。仪式开始,只见瑞典驻中国大使林川、宜家中国区副总裁吉丽安等嘉宾上台拿起锯子就开始锯木,圆柱形原木很快便被锯成了几段。原来,“锯木头”是瑞典传统的庆贺习俗,这同中国的“剪红绸”“放鞭炮”等庆贺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宜家有关负责人介绍,开业当天光顾宜家的成都市民超过了3万人。在商场的出入口,分别安装了红外线计数器统计人数,为了保证顾客在商场内的购物质量,商场内的人流量一般控制在5000人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该商场两层楼的营业面积达到了2万多平方米,但5000多的人流量仍然让商场内人山人海。
2005年9月16日,宜家采购洽谈会在成都索菲特万达大酒店4楼凡尔赛宫举行。宜家进军中国大西南地区的步伐正式启动!
2006年10月起,宜家成都天府店即将开业的宣传开始隆重抬头。车身广告、户外广告、电视、报纸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随处可见。而且其广告宣传很有特色,大都是一张线条简洁的家具图片,然后附上一个绝对有竞争力的价格。就是这样的广告,在成都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一时间,好象“人人都在谈论宜家”。
宜家武器
截至成都店成功开业,宜家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的标准店已达到248家。这个来自瑞典,频频掀起北欧旋风的家居巨头,究竟有何魅力,所到之处都能让人趋之若鹜?
产品定位:高价值、低价格。
宜家产品素以高质低价著称于世。从创建初期起,宜家就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们决定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这意味着它要满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各种家居需求。
在宜家倡导的节俭企业文化里,浪费被认为是“致命的罪过”。所以,宜家一切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从设计、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不遗余力地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设计:简约、人性化。
“简约”,永远是宜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人性”,永远是宜家产品设计的终极目标。在瑞典,大自然和家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宜家的家居风格完美再现了大自然——充满阳光、清新气息,同时又朴实无华。宜家产品系列很现代但不追赶时髦,很实用而不乏新颖,注重以人为本,从多方面体现了瑞典家居的传统。
宜家目录:个性十足、发行量惊人。
邮寄产品目录是宜家广告宣传的“杀手锏”,内容丰富,个性十足的宜家目录逐渐形成了宜家的“目录文化”。如今宜家目录年发行量超过1.3亿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刷发行物之一。
宜家服务:信息透明、鼓励体验。
轻松、自在的购物氛围是全球240多家宜家卖场的共同特征。在宜家卖场,你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家居用品。宜家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设立了不同风格的样板间,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
在宜家,商品测试也是夺人眼球的一道风景线,在厨房用品区,宜家出售的厨柜从摆进卖场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测试器的测试,厨柜的柜门和抽屉不停地开、关着,数码计数器显示了门及抽屉可承受开关的次数。
此外,在宜家没有亦步亦趋的服务人员,顾客可以自由地选择商品,宜家在所有商品上都贴有标签,这些标签上标明了产品的尺寸,所采用的材料、颜色、价格、产地、功能、购买程序、使用规则及保养指南等。
宜家还鼓励、引导顾客进行随意全面的体验。国内很多家具店动辄在沙发、席梦思床上标出“样品勿坐”的警告。在宜家出售沙发、餐椅的展示处还特意提示顾客:“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的舒服!”宜家告诉你,质量是经得起考验的。
宜家几乎所有家具都需要顾客自行组装。宜家为所有家具都配有十分具体的安装说明书,顾客可以根据说明书轻松地把家具组装起来,在节省搬运费的同时,也体验了动手的乐趣。
宜家冲击
对于沿海家具厂商来说,四川家具拥有着非常强大的价格优势,但宜家的价格冲击你能不在乎吗?“低价”已经成为宜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宜家一直认为,仅仅提供设计精美、实用广泛的系列产品还不够,还应该让大多数人能够买得起。
“在中国市场获得价格竞争力时,并没有以牺牲产品质量做代价。”宜家中国区公关经理许丽德对记者说。而对于普通中国顾客来说,花钱不多就能满足家居需要,确实是件让人快乐的事。
在价格的控制上,宜家自有它的绝招:
“模块”式设计:
宜家用“简单”来降低成本,采用以“模块”为导向的研发设计体系,把低成本与高效率结为一体。宜家的产品设计师进行的是“反向设计”,心里先盘算一个价格,然后再挑选品质相当的材料,并且直接和生产商研究协调如何降低成本,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产品品质。
OEM生产:
宜家的生产采用贴牌生产的运作模式,通过对其外包的生产厂商的质量与技术的监督、审核,达到统一的“宜家标准”。宜家最大范围地鼓励OEM生产商之间的自由竞争,这种竞争的压力迫使OEM生产商最大限度地追求“优质低价”。
平板包装:
绝大部分的宜家产品都被设计成可分拆运输的结构,外包装是平板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空间,带来的成本节省非常可观。“我们不想花钱运空气”,这是宜家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以上一系列有效的成本节约措施,使得宜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实施高质低价策略,进而获得家居市场的绝对优势。
宜家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100多名设计师在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因此它的设计推陈出新的频率很高,总是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宜家的设计理念是“同样价格的产品谁的设计成本更低”,设计师在设计中竞争焦点常常集中在是否少用一个螺钉或能否更经济地利用一根铁棍,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往往会产生杰出的创意。
事实上,宜家的低价策略已给成都卖场带来巨大冲击。在记者随机调查的人群中,有购买家具意向的消费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刚开业的宜家,都希望“去淘点好看且便宜的家具”。面对国际“家居大鳄”的冲击,四川家具企业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一企业负责人表示,宜家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就定位在低价产品上,但中国消费者阴差阳错地把它当成小资情调的低价奢侈品。这一点也让国内的众多定位在高端的家具厂商大为惊诧。惊诧之余,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是更多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苦苦追求的目标在人家却想避都避不开呢?
另外一企业负责人则认为:目前,成都家具的产品定位多在二三级市场,其最大的产品优势也在价格方面。但如今宜家家居正式进入成都了,对于以价格优势著称的四川家具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生存的空间势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
而三喜家具营销总监杨总则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宜家进入成都对“风格”相似的企业有较大影响,但对该企业却几乎没有影响。首先在于各自的产品定位不同,不同的市场定位如同两条平行线,是互不相交的。
宜家启迪
宜家告诉了我们什么
正如其广告语所说的“好生活,宜家有办法”,宜家倡导的简约实用、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迎合了现代大多数人的一致追求,最终使得宜家自然而然融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并升华为中产阶级的一种文化符号。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宜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迪,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从满足人的本性需求出发。
1、质优低价是宜家风靡世界最重要的通行证。相比之下,在本土同类企业中,设计精美、高质量的产品通常价格也贵,而那些低价的产品又让人感觉像次等货,真正优质低价的产品几乎少之又少。
2、产品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和人性化。宜家以人性化为引导,采用模块式设计,尽可能遵循简约原则,于是激发出了许多杰出的创意;而本土企业则往往是为设计而设计,要么追求唯美,要么干脆模仿,最后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准则。宜家在设计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