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园 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行为? |
来源:家具界
作者:周银本
时间:2006/12/28
|
|
|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以9%的年增长率连续十年地快速发展,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轨道,这一切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加快了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事实上,工业集中是每个发展国家的必经之路。工业集中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系中,都可以明显看到这样的产业集群。
四川近几年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迅速,而家具产业的发展更像是从传统行业中冲出来的一匹黑马,其发展劲头已远远超过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
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规划和引导。从去年开始的“家具产业十一五规划”到今年产业规划的逐步落实和实施,无疑为本地家具生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政府规划的三大工业园已全面启动,同时,在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外,以企业为个体的工业园也开始逐渐抬头。
那么,遍地开花的家具工业园会给成都产业带来什么?这与工业集中和配套产业的完善相矛盾吗?而作为以单一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又该如何去完善自身的产业配套布局?
现象:政府引导,家具工业园扩张迅速
2006年3月,四川省家具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对外公布,“一区三园”项目全面启动。
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是大势所趋,它所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一、为大型家具企业解决各层次的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需求,实现迅速扩大规模的目标;二、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利于它们借助大型企业规模效应,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减少自身建设成本。
但在“一区三园”启动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记者调查发现,各企业反应并没有市场预期的效果那么良好——诸多知名企业纷纷“自立门户”,在当地筹建自己的工业园,甚至众多小型或微型企业纷纷“抱团”组建联盟以期建立自己的工业园,这其中有玻璃加工企业、有沙发集中区、有视听柜生产较为集中的区域等。
事实上,经过省市、区等各级政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制定“四川省家具发展十一五规划”,而后国务院经济研究所的相关工作人员又前往新都、彭州、崇州三地进行充分的调研并作出结论,认为:走工业竞争之路,积极打造产业链集群是成都家具产业的当务之急。
然而又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规模企业自建工业园,中小企业也不愿进驻工业园的现象呢?是中小企业不需要进工业集中区获取更好的发展吗?还是家具工业集中园区出台的招商优惠政策不足以吸引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许多大工业园区在命名上都冠了龙头企业的名字。
分布:家具工业园区一览
名称:新都家具工业园区
地理位置:新繁、龙桥、斑竹三镇,位于成彭高速与新犀浦路交汇的黄金三角区
规模:规划建设面积达6平方公里,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产业园区全面经营投产后可实现年生产能力100亿元,市场交易额30亿元,解决就业6万余人,准备建设西部最大的家具工业园区。
优劣分析:区内家具企业560多家,企业众多但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市场预期发展前景广阔。区内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充分,但如何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家具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仍是一道难题。
所幸的是,该工业园目前是成都三大工业园之首,也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同时,全程运作的南方香江集团,实力雄厚,经验丰富。
名称:彭州双虎工业园
地理位置:彭州家具走廊工业园内。
规模:占地800余亩,投资数亿元,建成产量达30万套,产值翻两番,达13亿元,就业人口达6500人。
优劣分析:政府大力支持,各生产要素十分充足,企业规模庞大,产品有较强的市场优势。以“双虎”命名对自身规模发展有强大优势,利于形成超大型企业集团。
名称:崇州全友家私工业园
地理位置:位于崇州市集中工业发展区。
规模:全友家具产业园规划面积近1000亩,位于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属崇州“家具工业产业园”的一部份。该园建设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一、二号厂房及办公大楼;二期工程包括:附属生产厂房及仓储物流设施。占地面积约760亩,项目投资4.5亿元。
优劣分析:企业自身规模庞大,发展迅速,对崇州家具产业的带动作用直接而且明显。以企业命名工业园,对其他特别是中型家具企业的进驻带来一定的影响。
名称:崇州明珠家具工业园
地理位置:位于崇州市崇平镇,距成都25公里。成温邛高速崇州入城通道西侧,交通便捷,是城市向东拓展的重要区域。
规模:明珠家具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目前实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面积约500多亩。2006年10月,园区内4万平方米物流中心的建成,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家具生产、流通体系。
优劣分析:目前,园区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世纪大道、工业大道、滨河大道等道路纵横穿越其间,为成片开发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设中的崇州至成都第二快速通道和温江区的光华大道对接后,将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
名称:欧尔雅仁寿工业园
地理位置: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工业集中区,毗邻213国道,双流机场和白象火车站。
规模:占地380亩,首期工程15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一流的生产线,产品展示厅和销售中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解决4000多人就业,形成以欧尔雅为龙头的家私产业集群
优劣分析:工业园建设不在“十一五规划”当中,但工业园各项成立因素均具备,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其他的我们发现有如:沈家桥工业园区、高碑工业开发区、三河工业园、外南簇桥工业园区、川西营家具工业园、东升工业园区、金花家具工业园、石佛工业区等数十个所谓的“工业园区”。
并且,许多大型家具企业都已将自身的规划出台,从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在未来三年内,至少还有三个大型的企业将建成类似上述情况的工业园。
调查:为什么企业要“自立门户”?
经过深入地调查采访发现,各大家具企业纷纷自建工业园,尽可能避开超大规模家具企业的影响,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大型家具企业以企业名称命名工业园,这势必影响到部分想做大做强而且有较大实力的中型企业。因为在这些企业的战略规划中,经过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有可能成为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一旦进驻以其他企业命名的工业园区内以后,在品牌的经营管理开发上,一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上讲,这说明在工业园命名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考虑。
各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纷纷制定出十分诱人的优惠政策,以挽留或吸引企业投资发展,比如一些离成都较远但交通、环境、配套设施好的工业园区,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大都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绣球。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家具行业,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现象,但制定政策容易,执行起来困难。这种例子不是没有,因为成都附近的区市规划有时还是要给全省大规划让路的,当拆迁的大棒挥来,企业的损失是难以估算的。
部分企业通过自建工业园来扩张企业规模,在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上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服从企业自身长远的战略规划要求,为当地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最终实现品牌、产品的“区域龙头老大地位”。
企业工业园:如何带动配套产业链发展?
目前,家具企业工业园区“遍地开花”的现象已经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而宏观上的家具产业发展规划业已制定,如何才能更好地执行企业向集中发展区进驻,实现宏观上的整体规模效应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回报社会,造福百姓”呢?
针对已经建成的各家具企业工业园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迅速地打造家具产业链,让众多的小型家具配套生产企业能够集中到工业园内。
企业入园后,政府应实行“转制扩充,重点扶持”等优惠政策,统一打造创业平台,延长产业链条,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小企业得以发挥自身优势,并服从整个工业园发展要求,实现高效率的转变,最终达到区域整体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结束传统时期家具企业分布“零、散、乱”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使得城市发展规划更有序、城市环境改造更有效,整体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
对于各园区的龙头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开出的各种优惠政策,研究与自己相关配套产业的特点,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尽可能地促使政府在下步的招商引资上,将自己产业的配套纳入重点的项目并给予强大的政策支持,甚至龙头企业在入驻园区时,可以在与园区的协议上加以强调。
同时,企业应有效地整合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地理交通资源、原材料资源等配套产业资源。快速地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解决地区的就业人口压力,企业才会受到群众的尊敬,才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才会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企业能为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帮助,能更好地为当地百姓谋取福利。
结语: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势必要向外扩张,除了市场规律的约束外,企业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宏观整体资源配置利用角度上,予以引导支持。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