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竞争攻防转换 外资暂领先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曾建华
时间:2007/1/5
|
|
|
对外资全面开放前的2006年
前 言
跨入2007年后,中国加入WTO已经有5年时间,中国将全面解除对所有行业的保护,所有行业将在同一平台下同台竞争。涂料行业,作为非国家重点控制行业之一,已成为中国最开放的行业,早就是中资和外资充分竞争和合作的行业。随着中国将全面开放所有行业,外资涂料巨头2006年在中国市场掀起了收购整合的浪潮,中资企业也奋起反抗。总体上,外资涂料处于攻势,中资涂料处于守势。
第一波 收购整合
外资涂料巨头攻势的第一波是收购整合。美国PPG公司收购旗下大师漆中国总代理上海森普公司拉开了序幕。紧接着,美国Valspar公司以现金28亿人民币收购中国最大的民营涂料企业广东华润涂料集团达到了高潮。在这场外资巨头拉开的收购大幕中,中资涂料资本也没有停滞下来。广东美涂士集团继续延续2005年的收购势头,2006年将中国南方地区氟碳涂料领先企业深圳摩天氟碳科技有限公司收购麾下。到年底时,华兹卜化学工业公司将上市公司华帝股份旗下的普尔涂料公司纳入怀中。除收购外,外资涂料巨头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德国Sto Ag公司在河南省廊坊的中国第二个生产基地10月建成投产。不到一个月,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又宣布扩大投资,新购土地6万平方米用于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能力。由于深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扩大生产能力的原因,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有限公司和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同时都宣布在广州修建新的生产基地。
第二波 抢占优质客户资源
外资涂料巨头的第二攻击波是抢占优质客户资源。全国性的房地产开发商成为近年外资涂料巨头攻关的重点,也是最优质的客户资源。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有限公司现在已开始享受通过与全国性房地产商战略合作带来的成功。2006年新加坡纳尔特集团又加入了这一行列,与沿海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全国项目提供保温建材系统。中资涂料的反击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涂装工程上进行反击。以2005年大连振邦公司获得“鸟巢工程”开始,2006年中国民族涂料品牌继续高唱凯歌。奥运会第一个地坪漆项目——兴奋剂检测中心花落亚士涂料公司后,又拿下了奥运会曲棍球馆项目,华润涂料则将奥运会射击馆项目抱入怀中,美涂士涂料成功中标青岛国际帆船中心项目,年终,大连振邦公司与ABB携手再次走进奥运。
第三波 政府采购单独占鳌头
外资涂料巨头的第三攻击波在2006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政府采购绿色清单中独占鳌头。这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涉及14个行业,在绝大部分行业中以民族品牌为主,只有涂料、汽车等少数行业成为外资品牌的天下。民族涂料品牌只有南京天祥涂料公司和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成功入围,拿到了政府采购的优先权,其余为外资涂料品牌。中资涂料的反击是继续走出国门,积极涉水国际涂料市场。美涂士集团拉开了2006年进军国际的浪潮,与俄罗斯的代理商和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5年的经销合同,广东神州化学工业公司又与非洲的Ofiru先生签订了600吨纳米硫涂料合同,华润涂料与之不同的是对孟加拉国的涂料商进行木器漆施工工艺培训,然后再进行长期合作。
第四波 营销战升级
外资涂料的第四攻击波是营销战升级,在涂料零售领域又打大战。卜内门太古漆油公司引入了国外的概念店——多乐士漆彩体验中心,并已开始在全国的各省级中心城市布局,目前已开设了十多家店。华润涂料的概念馆先是在东三省的沈阳亮相,年底又在珠三角地区推出了“体验店进社区”的创新服务模式。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则在上海通过ERP管理软件推出网管店计划,并以此控制掌握零售核心的导购员和油漆工。中国涂料行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时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国人对涂料品牌缺乏信心和号召力。为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也是为了响应政府信用诚信建设的号召,广东省涂料协会联合旗下的30家主流生产商向中国的涂料界首先发出了诚信倡议书,号召涂料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诚信经营不损害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竞争攻防第一波
中国整合并购加速民族企业面临选择
2006年7月28日,美国Valspar公司宣布以近28亿人民币完成了对中国最大的民营涂料企业广东华润涂料公司的现金收购。随后,网上举行了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涂料市场环境下,民族涂料企业的发展”的调查,结果表明:32.77%的人认为应该“引进外资,中外合作发展”;27.73%的人认为应该“内部强强联合,与外资抗衡”。
2006年4月,美国PPG公司收购了旗下品牌大师漆中国总代理上海森普公司的分销网络和生产基地等资产,并成立了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全国经理陈万青透露,美国PPG公司的强项是建筑涂料,而木器漆为其弱项,为在中国民族涂料市场大展拳脚,计划收购在中国市场拥有木器漆优势的涂料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美国PPG公司已瞄准了在东部沿海地区占有率领先的上海宝丽化工有限公司。
紫荆花涂料,2005年国家授予“中国名牌”的八大涂料品牌之一,2006年上半年已开始将成都工厂和深圳工厂进行整合,以充分调动紫荆花这两个生产基地的各种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拥有“中国品牌”和“政府采购绿色清单”的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已在广州市扩建生产能力,将修建新的生产基地。
2006年8月初,消息灵通人士透露,7月中旬宣传欲引进美国战略投资者的长春赛纳纳米漆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和打开市场乏术。
2006年10月中旬,全球外墙外保温领跑者德国Sto Ag在中国地区的第二家生产基地在河北省廊坊投入运营。Sto廊坊基地全部采用从欧洲引进的生产线,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分管亚洲地区的Sto副董事长Rust说,这是德国Sto公司对中国这个高速发展市场的又一承诺,也是对中国客户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的回应。
稍后的10月23日,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6万平方米的土地出让协议,除用于扩大现在汽车涂料、工业涂料生产能力外,还将用于新的投资计划,用于开发满足全国客户需求的产品。
实际上,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的猛涨以及外资涂料巨头加快中国市场的收购和扩张步伐,我国的民族涂料企业明显地受到竞争的压力,并开始进行反击。中国民族企业反击的方式总结起来有两种方式:一是内部强强联合增强实力;二是引进外资的技术合作发展。
我国的涂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民用涂料领域拥有成本优势和网络优势,但是在立邦涂料和多乐士涂料的压力下,同样也面临市场占有率提高和利润率增长的困境。为形成规模优势,部分涂料企业开始改善产品结构,从民用涂料产品向工业涂料、特种涂料延伸。
广东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收购了生产防火涂料的北京三旗涂料公司、生产绝缘漆的浙江荣泰科技公司和生产防腐涂料、耐高温涂料的扬州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氟碳漆作为高端产品,在中国最近几年迅猛发展,开始出现向品牌集中的倾向。深圳摩天氟碳漆作为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氟碳品牌,在全国拥有较好的网络基地,有望成为领先全国的品牌之一。2006年,美涂士公司通过收购将深圳摩天氟碳科技公司收归麾下。美涂士公司通过收购与自己主业不同的特种涂料生产企业,形成民用零售涂料、防火涂料、防腐涂料、高端氟碳涂料的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手,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湘江涂料集团重组双塔涂料又是另外一个不同形式的强强联合方式。湘江涂料集团是湖南省最大的涂料制造商和国内最大的汽车漆厂商之一,郑州双塔涂料公司是河南省最老的涂料生产商。这两家企业均是我国重点的涂料生产商,通过国有产权转让的形式,郑州双塔涂料加盟湘江涂料集团,解决了资金瓶颈和发展困局。实际上,广州珠江化工公司也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我国最大的涂料企业。
中山普尔涂料是上市公司华帝股份多元化扩展投资成立的涂料企业。华兹卜化学工业公司是最近几年广东涌现的涂料企业,通过收购菲柯特化工公司进入涂料行业的。2006年10月下旬,华兹卜化学工业公司通过收购中山普尔涂料公司整合两家全国的营销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为扩大生产能力,华兹卜化学工业公司与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合作,投资修建5万吨的生产基地。
除内部强强联手外,民族涂料要做大做强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引进外资、中外合资发展。我国通过中外合作取得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实力不对等,往往是外资处于强势地位。取得成功的是招商局集团与丹麦老人涂料集团合资的深圳海虹老人涂料公司。海虹老人涂料公司通过引入丹麦老人涂料公司的技术,在集装箱漆、防腐漆领域取得了优势,避开中外涂料品牌拥有网络优势的零售领域,专攻工程漆市场,与全国性的房地产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另一种思路。
随着业务的迅猛成长和更好及时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有限公司2006年下半年已经在广东省广州市投巨资修建全自动化生产能力达10万吨的生产基地。背着招商局集团强大的资本实力,海虹老人牌涂料公司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高档涂料制造商之一,年产值达到了15亿元以上。
我国涂料企业面对外资收购整合加强的同时,如何做强做大应该各有各自的模式,只要能形成集团,加强竞争优势,皆是好模式。我国的民族企业是否也通过强强联合或者整合自身资源加强对外资的抗衡。世界涂料巨头打开了收购的潘多拉魔盒,中国的民族企业也只有求变才能变强,当然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并购模式。2006年,我国涂料界掀起并购整合的浪潮的主要是外资,但民族涂料也开始收购整合其他涂料企业。2007年民族涂料企业间的并购是否会增多呢?
竞争攻防第二波
2008北京奥运工程争夺民族品牌集体飘红
2008年北京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