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的“拐点”?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言释
时间:2007/3/6
|
|
|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经历了一段低迷和徘徊之后,加之国家对玻璃行业的调控,同时综合诸多因素,玻璃行业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这些调整和变化,可能会给玻璃行业带来转机。因此,也有业内人士将2007年看成是玻璃行业的一个“拐点”。
背景:国家宏观调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由于近几年玻璃产能增加失控,加上去年5月份以来国家控制房地产加速的影响,玻璃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重油、煤、电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玻璃成本不断增加,加之销售价格的挤压,造成整个行业全面亏损。
由于2006年玻璃行业处于行业低谷,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严重。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严控新上项目,并将制定和发布《平板玻璃工业市场准入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平板玻璃总产能控制在5.5亿重量箱,并鼓励玻璃制造企业重组、兼并,使前10名玻璃企业集中度达到70%。《意见》重点强调对玻璃新建项目将加强控制,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提高玻璃深加工率以及提高玻璃产品附加值等。
此外,“十一五”规划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这一思路,可能在平板玻璃总量控制上下功夫,而对于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及下游深加工配套能力的建设力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现状:上游竞争激烈,下游延伸产业突围
此次发改委提出的对玻璃行业调整和控制的主要是玻璃制造业众多生产平板玻璃的上游企业,由于业务单一和竞争激烈,这类公司普遍效益不佳。
数据显示,近年来玻璃总产量以每年5000万重量箱递增,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以上。仅2004~2005年,新建成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共47条,新增产能1.4亿重量箱。而2006年,新建成投产和在建的生产线就达到20余条,产能将近7000万重量箱。
产能的急剧扩张,以及近年来纯碱和重油等原材料价格上升,使整个行业利润水平下滑。据了解,2005年末,全行业净利润不足10亿元,同比2004年下滑61%,全行业亏损比例达到26%,2006年1~9月整个行业处于净亏损状态,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没有预亏,但是业绩也出现大幅度下滑。个别公司业绩虽然有一定增长,但净利润不高。从产品结构来看,亏损较大或业绩下滑的公司都是浮法平板玻璃业务占较大比重的公司。
上游平板玻璃的激烈竞争促使部分公司转向深加工向下游延伸。据了解,目前我国玻璃制造企业的深加工能力不足30%。目前,盈利状态最好的福耀玻璃继续扩张其在汽车玻璃领域的业务规模。
南玻集团则主要向工程玻璃、精细玻璃领域发展。据悉,该公司的工程玻璃业务去年前三季度订单饱满、供不应求。同时,该公司在天津、江苏吴江、成都、东莞四地的工程玻璃项目也都陆续开始开工建设,逐渐形成在全国东南西北四地的建筑节能玻璃生产格局。此外,南玻成都公司也加强了深加工的投入,台玻集团成都公司也已投资Low—E玻璃项目。
重组:兼并重组,引领企业走出盈利困境
由于整个玻璃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以及部分玻璃公司在亏损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则再自然不过了。虽然目前很多公司积极向下游延伸,但向下游延伸意味着要加大资本投入,因此自身的现金流状况不好,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现实。因此,“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进行资产重组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早在去年初,联想控股在玻璃行业发力,其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玻璃通过一系列连环收购动作,以人民币约4.16亿元的价格取得内地7家玻璃公司的控制权,收购完成后,中国玻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玻璃制造商之一。
之后,洛玻大股东易主、三峡新材打响反收购战、耀华玻璃改制重组等消息不断传出。其中已有企业进入实质性的重组或兼并工作。
随着玻璃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间兼并重组仍将是走出盈利困境的发展方向。“通过兼并,企业做大做强,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利润。”此外,随着企业兼并重组,调整结构性矛盾,实现一体化经营,有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上游平板玻璃供给过剩与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预期:2007,关键而又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有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总的形势是,上游景气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并购蔓延,下游继续看好。而上游平板玻璃继续处于低谷徘徊的预期同步,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有望加速蔓延,一些经营不善、基础资质不错的企业将成为外资和国内优势玻璃企业的并购对象,尤其在全流通后的资本市场上,一些规模较小、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将成为市场整合的对象而被大企业所吞并。
下游深加工玻璃因需求前景广阔及其产品附加值较高可以继续看好,尤其是深加工节能玻璃。首先,随着建筑、汽车、装饰装修及信息产业等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安全玻璃、节能中空玻璃等功能性深加工玻璃产品需求在稳步上升。其次,在建设节能社会的背景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以及《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从政策上有效地促进了建筑节能(中空、Low—E多功能镀膜玻璃)及安全玻璃的推广应用。2005年国内深加工玻璃制品销售收入约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虽然深加工玻璃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深加工玻璃产业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有玻璃加工企业约4000家,年加工能力2.4亿平方米,深加工率仅为25%,而国外深加工率普遍在70%以上,因此国内玻璃深加工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其意义除了发展附加值、技术含量更高的深加工玻璃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外,还解决了上游平板玻璃供给过剩与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的行业结构性矛盾。目前惟一对发展深加工玻璃业务不利的是相关市场还不够成熟和规范,鱼龙混杂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相关能促进加工玻璃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2007年对于玻璃行业而言,是一个关键而又值得期待的一年。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