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以来,建材行业中的涨价潮又一次来袭,终端市场产品价格上涨10%的声音也在市场中响起,产品涨价之势虽然看似已成顺理成章,但是涨价仍处于悬而未决的局面,涨与不涨也就成为一大“悬案”。
原材料、人工费成涨价助推剂
近年来,原材料、人工费、能源甚至是物流费用都在不断的攀升,这也是造成涨价之势接连响起的重要原因,众多商家在此形势下多会选择将生产升本的压力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让终端消费者为此等费用买账。
建材行业近年来的生存压力可谓是随着各项成本输出的增多而加大。在原材料方面,板材、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人工费方面,随着国家对最低工资的提高,甚至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相继出现的加薪潮;能源和物流方面也一直都是看油价的脸色行事,这些原因都使得建材产品涨价连锁反应的显现。
楼市新政阻栏涨价之势
自楼市新政提出以来,我国的楼市已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观望之势,这也就使得家装市场的生意大不如前,虽然刚性需求仍较为明朗,但是整体装修面积的减少也确实影响到了建材产品的整体需求,这也就使得建材行业的未来市场光景并不是一片光明。
对于愈演愈烈的涨价之势,楼市新政的提出可谓是当头棒喝,虽然产品涨价是必走之路,但是楼市新政所带来的观望期仍然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盲目的涨价没有好处,涨与不涨还得看清形势。
涨价请不要建立在牺牲品质之上
对于建材产品的涨价,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认同。产品的涨价,对于企业是关乎生存的无奈之举,而对于消费者,产品价格的小幅上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重要的是,产品价格的上涨能否带来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面对不得已而为之的涨价之势,很多企业会选择在产品的品质上做文章,虽然价格上未出现松动,但是在品质上却是让消费者看到了明显的降低,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趋势的暴起,此种方式以不在是企业救命的稻草,消费者更不愿意为商家的此种方式买单,所以,警示建材行业一定不要出现以牺牲服务品质为产品涨价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