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说过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情感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关于人生,每个人都只能自己“亲自”体会,无法借鉴照搬,更无法找人“代劳”。一千个人,有千般体会,如同指纹一样,决不会雷同。
虽然没有雷同,但却存在相似,甚至是惊人的相似。
对千般人生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社会贡献、人生价值、自我体验、财富地位等等:
从价值实现角度讲,可分为成功人生,平庸人生,失败人生;
从横向对比讲,可分为杰出人生,平凡人生,猥琐人生;
从人生经历上讲,可分为顺利人生,普通人生,不顺人生;
从情感体验上讲,可分为快乐人生,平淡人生,痛苦人生;
从心理满足上讲,可分为幸福人生,无华人生,不幸人生;
从财富角度讲,可分为富有人生,一般人生,贫穷人生;
从社会地位讲,可分为高贵人生,大众人生,低贱人生;
……
在这些类别中,存在不少交集。有些类别可以包括别的类别,有的类别本身就是别的类别的另外一种表述。
有哲人说,人生并非天定,而是一种选择。那么,你想选择什么人生呢?
也许所有人都会说,肯定是要选择成功人生、杰出人生、顺利人生、快乐幸福人生、富有人生、高贵人生嘛。
然而,这里的选择不是用嘴巴做选择,不是用脑袋做选择,而是用行动做选择。选择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尽管它还是需要脑袋指挥。
我们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谈谈人生的选择。
一、 成功来自于不确定性
有一个很有名的人曾这样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实际上讲的就是励志哲理。
有一首很有名的歌这样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实际上唱的就是关于成功的哲理。
这句话、这首歌曾经激励了古往今来的很多人。
然而,无数的人(准确地讲,是占知道这句话、这首歌的人的总数的99.99%以上的人)发现,自己心志也苦了,筋骨也劳了,体肤也饿了……但并没有发现老天降下了什么大任于自己;自己已经顽强打拼了,也不见什么赢的迹象。
难道那句话、那首歌是哄人的?
其实,听信这句话、听信这首歌的人们没有想想:如果说这句话、这首歌是对的,成功就可以这样容易得来,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功了?那样的话,还叫什么成功?
实际上,关于这句话、这首歌是对是错,根本没有分辨的必要,因为其内容只是成功的一般条件之一,连必要条件都不是,更不是充分条件。
还有,探寻成功之道,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对成功的认识孰对孰错,孰优孰劣,而在于,成功有道吗?可以复制吗?
事实表明,现实中的成功者没有谁学过成功学,而学过成功学的人中,鲜有成功者。有些人虽然是在学了成功学之后而成功,但如果认真剖析其成功的根本,会发现他的成功绝非复制品,而是有独有的道理。
这对成功学教育者是个绝好的讽刺和巨大的打击,残忍但无奈。怪只怪我们众多的成功学教育者除了在传统国学中找点营养、在西方销售经验中挖点技巧作为诱惑,使自己能“成功”地从学员的腰包中掏出银两外,对成功学所要求具备的综合知识并无深入的研究,更无深刻的实践体会。
很多人都不知道,成功没有任何形式的必然,因为“成功来自于不确定性”。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成功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不信你可以仔细研究成功者的历史,无不如此。
成功不能确定?为什么会是这样?很多人会失望而焦虑地问。
其实,早在1916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教授就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明了这个道理。他讲的是利润的事,但与成功十分相似。
奈特写了一本书(为其博士毕业论文),书名叫做《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利润来自于不确定性。”这个观点认为,如果市场是确定的,你能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都将化为社会的机会成本。此时,你的产品价格等于成本之和,就没有利润可言。
对于这段话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有一块土地,人人都知道,这块地无论盖商场还是修住宅,刨除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之后,创造的价值是1个亿。你如果想使用这块地,必须出价是多少?答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