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位丞相叫丙吉。
有一天,丙吉到长安城外去视察民情。走到半路,忽遇百姓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死,家属前来告状。丙吉淡淡地回答说:“不要理会,绕道而行。”
走了没多远,随从们发现有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却下轿围着十查看了很久,问了周围农户很多问题。
于是,议论起来了。有人说,这个丞相太不尽责了,死了人都不管;还有人说,这个丞相非但不尽责而且轻重不分——他竟然对一头生病的牛那么关心。
议论传到皇帝耳中,他问丙吉为什么要这么做。丙吉回答:“这很简单,打架斗殴是地方官员该管的事情,他自会按法律处置,如果他渎职不办,再由我来查办他,我绕道而行没有错。丞相管天下大事,现在天气还不热,牛就躺在地上喘气,我怀疑今年天时不利,可能有瘟疫要流行。要是瘟疫流行,我没有及时察觉那就是我这个做丞相的失职了。所以,我必须了解清楚这头牛生病是因为吃坏了东西还是因为天时不利的原因。”
一番话说完,皇帝笑了。
这个故事寓意是: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待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现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所管理的方面不同,绝对不能交叉重叠,也不能分离有空挡。比如:对待员工的违纪行为,其应由直接上司(班长或主任)直接处理,处理措施可包括督促、提醒、处罚等,这个时候若是由更高层的领导来干预解决则往往事倍功半。
高层次的管理层面,必须由低层次的管理层面夯实支撑。低层次的管理层面,则是高层面管理的基础,不管它的面有多小或有多大,都在高层次管理层面之内。如果把低层次的管理层面比作“圆”的话,那么,高层次的管理层面,就是紧接它,远离圆心的圆环。
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关注的事情、思考的问题就应有所不同。依旧以员工的违纪来举例,班长或主任,关注的是“谁违纪了,有什么行为”,思考是“如何处理”。部门主管关注的则应该是“违纪行为被处理了吗?处理后的方式、效果及影响。”思考的是“外界对员工的影响;本部属部门对外界的影响”。
做为一名管理者明白自己的管理层面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才有可能正确行使管理职能;否则,不算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必须是管理层面清晰,没有交叉重叠,没有空挡遗漏,才算是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企业。
最后,以一则微博段子结束这段关于管理的话题:1.卓越的管理者,部属仅仅知道他的存在;2.优秀管理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3.普通管理者,部属畏惧害怕他;4.平庸管理者,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
要成为管理者并不难,关键是你能够成为什么层次的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