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正与负是职场成与败的分水岭。有了正面思维,负面思维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正面思维是负面思维的天敌,克制负面思维,用正面思维来置换负面思维,是事业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惟一途径。
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脖子以上的区别就是不同人命运的区别。看到街头有很多卖水的人,有正面思维的人想的是:“这儿遍地是钱,连水都能卖钱,在这儿打拼定能发财。”从正面看,就看到了商机,看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具有负面思维的人想的却是:“这儿大是大,可连水都要拿钱买,哪有这么多钱在这里生活?”这样想,他就不会在这儿有所作为,因为他看不到这个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因素,自己局限了自己。
美国汽车界早期的风云人物艾柯卡就是一个靠脑袋和眼光改变命运的人。当年由于功高震主,他被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撵出了公司,职业生涯处于低谷,许多人都认为他从此将会默默无闻。艾柯卡也苦闷了一段时间,接手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后,他发现实际情况比别人说的更糟,十分后悔,准备罢手。这个时候,艾柯卡想起了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实际情况总比想像的要好得多。”他父亲的人生体会是:越是面临困难,越是需要积极的眼光。
就是这句话,使艾柯卡想到了自己管理福特公司时所积累的经验,看到了克莱斯勒公司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他没有逃避,采取一系列行动,终于成就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确实,有什么样的眼光,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兰斯顿·休斯说:“两个关在监狱里的人通过栏杆看外面,一个看到的是泥土,一个看到的是繁星。”看到繁星的人,想到的大多是大雁在自由地飞翔;看到泥土的人,想到的大多是昆虫在土里费力地爬行。
一位员工在冰库里工作,下班时,同事以为里面没有人,把他锁在了里面。他怎么喊也没有人听到,他知道冰库内的温度很低,而且只有第二天早上才会有人来开锁,于是他就彻底绝望了。当同事们第二天早上打开冰库门的时候,发现两件事:一是他冻死了;二是温度并不低,根本冻不死人,因为另一位同事忘了降温。
但死者生前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放弃了任何努力,心中只有死神的脚步声,最终戏剧性地自己把自己冻死了。其实,即使温度很低,他还可以在里面跑到天亮,也不会冻死,而获得的热量则可以使他抵御严寒,等待黎明。决然不同的眼光,导致了决然不同的结局。
充满希望,决不放弃
没有一个商业领袖不执著。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甚至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为题写了一本书,很受欢迎。更有甚者,德国第一大软件公司SAP30年来就坚持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世界10家最赚钱的公司里有9家都在使用SAP的软件。历数中外成功的商业巨头,没有一个人会浅尝辄止,他们的秘诀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本杰明·费尔莱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本杰明是美国钢铁界几乎可以和卡内基比肩的人物。但当年他投奔钢铁厂的时候,还不到20岁。他当时又瘦又矮,招工人员根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只是淡淡地说:“填个表,写下你的名字和地址,如果录用你的话,一周之内和你联系。”一周过去了,没有消息;十天又过去了,还是没有。许多人至此肯定放弃了,但是费尔莱斯不到黄河不死心,竟然决定立即回去问个究竟。一见面,招工的人大为惊讶,一把拉住他说:“我把你的地址弄丢了。你什么时候来上班?”
于是,世上多了一个钢铁大王,少了一个失业者。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要放弃。有一位专家,多年来坚持剖析联想集团的成功途径,他指出:“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是联想集团的管理哲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部分。”当年,柳传志刚刚从中科院下海,没有任何经验,公司的所有资金几乎被深圳一家公司骗走,柳传志只身来到深圳,硬是虎口夺食,要回了自己的钱。否则的话,2005年,肯定没有一家叫联想的公司去合并IBM公司的PC业务了。
美国的亿万富翁罗斯·佩罗也发现:大多数人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放弃。许多被扫地出门的员工其实是自己首先放弃了自己,他们没有反复去尝试,没有去争取,没有收回自己的成本就放弃了,结果自然是干一行,恨一行。
回头看去,所谓挫折,它的意思就是刺激人们去再试一次。IBM公司的创始人老沃森对此的体会更有深度。这位推销行家深知推销的真谛,所以,哪怕是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人,都坚定地履行“再试一次”的信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