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广东的朋友来到三亚,同时带来了近三百号公司人马,算是员工的半年奖励活动。晚上有一个联欢会,我被拉去参加。这个联欢会,从场面上看,几乎很难找到亮点。主持人反应迟钝,表达生涩又没有互动,舞台更显得空旷而孤独,气氛混乱得有些让人头痛。然而,让我奇怪的是,在联欢会结束以后,大家都有一种满足和喜悦,没有听到一句批评。
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家经营优异的公司,并非沟通不当,或者管理无序。
我把同一条手机信息发给了我的十个部门经理:今晚的联欢会,你有什么感悟?
结果,经理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开始点评,以美食家的身份对这道索然无味的菜肴展开评论。
看到回复的答案,我不禁皱起眉头。
他们的认真态度让我惊叹,从主持人的眼镜到晚装的颜色,从节目的专业程度到结束语是否流畅,从介绍领导的顺序错位到酒吧调试灯光的节奏,仔细得让我害怕。
更让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没有人说出一处优点。
我想起王石的理论,一流公司用三流人才,做二流的事,赚一流的钱,而三流公司却用一流人才,赚三流的钱。很多公司不正是在用一些表面看来三流的人,创造出一流的经营业绩吗?
我开始恐慌,是不是我的管理流程出了问题,管理流程和管理结构本身要比细节重要。虽然有人也在喊着细节决定成败,我也反过来想过,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在没有管理方向、管理结构的时候,把眼光丢在了某一个点上,自己永远在一个点上打转,最后,把自己转晕了,企业垮掉还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的这些经理们,不正是把眼睛放在了点上的人吗?从表面看,他们个个是比猴都精的主儿,可公司的经营业绩迟迟进展不大,问题出在哪里呢?站在他们的角度,好像他们很对,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让我找不到缺点,而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发现别人的缺点。
对于他们来说,自省是奢侈品,所以,他们永远无法超越,甚至可能被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