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界的“潜规则”如何产生的? |
来源:亚太涂料报
作者:.
时间:2007/8/3
|
|
|
在经济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名抢劫银行的嫌疑犯张三和李四,被关在警察局里,警察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有非法携带枪支的轻罪,因此每人要在狱中度过一年。另外,警察还怀疑两人合伙抢劫银行,但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两人严重的罪行。警察在分开的屋子里审问时提出了以下交易:“我们可以关你一年,但只要你承认抢劫银行案,并供出合伙者,就免除你的监禁,你可以得到自由,你的同伙将在狱中度过二十年。但如果你们两人都承认罪行,我们就不需要你的供词,你会有八年监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在涂料行业,油漆工吃回扣的现象被称为涂料界的“潜规则”,一直是涂料行业的痼疾。厂家痛心疾首,经销商愤愤不平,大家纷纷痛骂油漆工,把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油漆工头上。据涂料业界人士透露,油漆工拿回扣造成涂料零售价上涨、市场竞争无序、商家成本大幅提升、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一般涂料零售价是进货价的2—3倍,而油漆工要从中拿走售价的20—30%左右。
油漆工吃回扣现象一直得不到解决。涂料商家在背后痛骂油漆工的同时,当面却又把油漆工当财神一样敬奉,动辄以利引诱。看着白花花的钱流进油漆工的口袋,各商家只能背后心痛,当面又表现得非常慷慨,私下里争相和油漆工套交情。涂料行业病态发展,产品利润被油漆工掳去,行业处于不和谐的发展状态,油漆工以哪家商店给的回扣多作为推荐商品的准则,造成行业以次充好、大量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充斥市场,危害消费者,使涂料行业整体蒙羞。这看似全部都是油漆工的责任,但在这里,笔者要替油漆工问一句:潜规则是如何形成的,是油漆工创作的吗?把行业黑暗的所有责任推到油漆工头上,油漆工也是有冤无处申!
市场不成熟——潜规则产生的外因
试想:如果行业发展成熟,消费者对涂料都有充分的了解,油漆工就会自觉地担当技工的工作,而不会逾矩成为某家企业的代言人;如果所有涂料企业或商家在出售商品时,都不给油漆工回扣,老实地销售自己的产品,以质量取胜,油漆工也就无可奈何。
油漆工在向业主推荐涂料时,也会公正地评价商品的质量,而不是考虑哪家商店哪个品牌给的回扣多。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者对涂料行业完全陌生,市场需要有一个人充当企业和消费者的媒介,告诉消费者怎么选择企业产品,这是油漆工诞生的外部环境;当油漆工成为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企业发现:产品必须通过这个桥梁才能卖出去。
桥梁越多,消费通道越多,销售的产品就越多,利润就越大。于是,一家企业发现了这个规律,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原则,用利益拉拢油漆工,销量因此大增。随后,其他厂家受此启发,为了多卖产品,抵御对手竞争,纷纷用回扣来诱惑油漆工,把油漆工的胃口喂得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企业销售成本增加。油漆工回扣现象终于诞生,成为行业“潜规则”!
利己原则——潜规则产生的根本
现在让我们回到上面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更能说明问题。现在,首先考虑张三的决策,张三的推理如下:我并不知道李四怎么做。如果李四保持沉默,我最好的战略是交待,因为我将自由,而不是在狱中待一年。如果他坦白,我最好的战略仍然是坦白,因为这样我将在狱中呆八年,而不是二十年。因此,无论李四怎么做,我选择坦白会更好一些。
现在考虑李四的决策,他面临和张三同样的选择,而且他的推理也和张三相似。无论张三怎么做,选择坦白是最好的决策。换句话说,坦白是他们两人最好的决策。
最后,两人都坦白了,两人都要在狱中呆八年,但从他们两人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情况更糟糕了。如果他们都选择沉默,他们两人都只在狱中呆一年。由于追求自己的利益,两人共同达到了使两人更坏的结果。
举这个例子,不是告诉大家怎么逃避法律责任,只是为了清楚说明涂料行业回扣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在涂料行业,如果所有企业共同决策,都不给油漆工回扣,油漆工从任何商家都得不到好处,油漆工就很难左右涂料市场。可是现实状况并不如此,涂料商家们都是张三、李四,他们的心理就是张三、李四的心理。在不能确认对方肯定不会给回扣的情况下,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他们争相先“招供”,拉拢油漆工,刚开始看似自己企业的销量增长。但当全行业都这么做,最终的结果是涂料企业整体利益受损。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涂料行业正常发展,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危害广大消费者。
消费者为什么相信油漆工的话呢?因为,消费者是非专业人士,而且他们相信油漆工是专业人士。消费者对涂料所知有限,一旦在需要的时候,遇到一个比他们稍懂一些的油漆工,很容易相信油漆工是专业人士,全心信赖。实际上,涂料行业潜规则盛行,油漆工可信度又有多大?
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者之所以相信油漆工,是因为涂料这个半成品商品,在一般消费者眼里,是专业的代名词。就拿现在的水性漆来说,行业人士都知道水性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却一直难以代替油性漆,因为油工仍沿用传统的惯性思维,不愿意作出改变,而消费者虽然愿意尝试环保绿色产品,但什么产品是绿色环保的,他们并不具备分辨能力。
消费者之所以如此,与涂料企业对涂料知识宣传得不够彻底、不够广泛有关。如果涂料企业把大把装进油漆工口袋的钱,拿来进行涂料知识宣传,进行营销创新,涂料市场还会被油漆工把持吗?涂料业还是今天的局面吗?
油漆工左右着涂料终端市场,这种状况未来终将会有所好转,然而这好转的时间又要多久?业内人士各有各的看法。但,行业人士应该统一认识:市场环境转好,并不是一两家企业发力就能扭转过来的,需要的是整体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把目光放远、放大,舍弃蝇头小利,打破涂料界的潜规则,涂料业的未来才会更有发展。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