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原点在哪? |
来源:《中国天花板报》
作者:逢春
时间:2007/10/19
|
|
|
当今,中国企业在思考如何做强做大的时候,更关注的是企业运作层面的事情,比如说销售业绩,然而企业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往往就是企业基础管理层面上的事情没有做好;当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管理层面的事情时,更多的又在盲目照搬西方企业的所谓现代管理技术,丢掉了自己很多制胜的法宝,越来越偏离管理的原点。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从这些优秀企业的带头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中能够得到验证。 ——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说:办企业,就是办人。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观念。首先是由领导人来改变。因为企业观念的改变不可能是自下而上,只能是自上而下的。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指出:企业一定要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运营体系和机制。再好的项目,如果人力资源没准备好,还不如不做。 那么企业的管理原点究竟在哪里?如何系统的从战略上解决企业内“人”的问题呢?为什么说“人”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呢?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回顾中国企业发展的历程,大部分企业都是“先发展,后规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管理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成为了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困扰企业老板的主要问题是:“我有点带不动企业了……”“如何让各级管理者共同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如何选聘和任用职业经理人?”“为什么整个企业似一座大厦,里面一片散沙,没有钢筋和水泥……?”“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以上这些问题让企业老板倍感“郁闷”,促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回过头来,思考和研究企业内“人”的问题,找寻企业管理的原点和企业管理的原点在哪?本源。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为了达到“三效”,即,效率、效益、效果,而要达到这“三效”,必须激发员工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员工的“三性”又从何而来呢?“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指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效率,但认为获得最高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质上是把工人当作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资对立的矛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的原点和本源问题。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依靠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统一组织成员的价值立场,依靠源于价值立场的制度性规范来统一各自对立的利益关系。 企业管理的原点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嘉诚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员工着想。 如果说,西方的管理是基于“行为”的管理,那么中国的管理是基于“心”的管理。所以,在引进西方企业的所谓现代管理技术时,更要研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人”的人性、人格、人权等相关问题。管理的本质就是人的管理,基于人性的探求和尊重是“人”的管理的本源。比如,制定一项政策或制度,如果不是从员工的最基本利益出发,不尊重员工的人性、人格、人权,那么员工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发挥到何种程度?反之,如果尊重员工的人性、人格、人权,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会是什么样的?企业的“三效”——效率、效果、效益最终会是什么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 中国本土企业管理的原点——回归人本,这是管理的“道”、管理的哲学,即,回到“以人为本”的基点上解决企业内人的问题,尊重人性、人格、人权,“顺应和激励人性中高贵的一面”,尊重员工,信任员工。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