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美国次级债风波或许远没有结束,经济晴雨表——资本市场正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些信息。一向不理会国际市场的A股如今也“屈服”了,近期A股市场走势常常显示出与港股、美国股市惊人的一致。国内基金经理此前普遍认为A股市场出现反转的前提包括:中国出口大幅度下滑,贸易顺差大量减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难以超预期等。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以上征兆,但一些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的上市公司已经感到“天气”正在变冷。不过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的主要作者米兰·布姆巴特表示,如果次级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甚至步入衰退,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是靠内需推动,中国对外出口稍微减少不会引发大问题。但资本市场是否也这样理解?我们拭目以待。
机构仓皇出逃
宜华木业遭受次债之创
次级债危机并未因美联储降息而平息,它的影响已经跨越大洋,开始威胁到内地上市公司。宜华木业(600978)就是其中一位直接受伤者。
在8月7日达到历史最高价位41元后,宜华木业股价直线坠落,11月15日14.30元(9月27日,每10股转增4.5股,复权后19.34元),累计跌幅46.47%。
为次贷所伤的,宜华木业不是最后一家。专家指出,次级债对于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影响巨大,尤其是直接受累次级债的房地产业相关贸易公司。
基金大规模抛售
“广发稳健基金已经大量卖出了宜华木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广发稳健基金的季报中可以发现,宜华木业在6月底之前曾是广发稳健基金的十大重仓品种,占其总净值的2.12%,但9月底已经从其十大重仓股中销声匿迹。
中海分红增利混合型基金今年二季度大规模进入宜华木业,累计持股707.8万股(加上其所得的送股,最高时应持有1025.3万股),但截止到9月30日,中海增利仅剩宜华木业447.7万股,抛售近580万股。而宜华木业三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中只有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两家机构没有减持。
截止到9月30日,宜华木业机构投资者占流通股总数36%,而在三个月前的中报中,机构投资者还占流通股总数60%,按照其流通股2.22亿股左右计算,三个月内,机构投资者累计抛售5300多万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宜华木业中报时股东数量只有9627户,而三季度报时增至32933户。可见,在机构悄悄撤退的时候,大量散户在接手。9月28日是三季度报公布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天宜华木业开盘21.64元,最低20.82元,这意味着,逾2万散户全部都在20元以上买入。
“仅仅从盘口上看,10月份基金仍然在大幅度减仓。”申银万国分析员刘文亮分析认为,宜华木业业绩没有达到研究机构预期是诱发其股价下跌的原因,但是如果基金没有持续减仓,也不会跌得这么厉害。
受累美国次级债?
宜华木业是广东汕头一家从事木家具、木地板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纯出口公司,美国是其最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三季度出口营业收入7.4亿元,内销营业收入仅仅是1300多万元,出口内销比为60∶1,公司对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根据2007年10月26日公布的三季度报,宜华木业净利润8890万元,每股收益0.13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2.56%和45.72%,与之前行业研究员90%~100%的增长预计相差甚远,当天宜华木业股价依然下跌4.86%。
“三季度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导致基金减仓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股价下跌肯定和基金减仓有关。”上海证券家具研究员齐敏华说。据她解释,宜华木业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巴西、俄罗斯木材
原料的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2%和美国次级债爆发导致房地产业不景气等。
宜华木业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原木家具,在美国购置此类家具的大多是新购房者,次级债爆发导致美国房地产进入寒冬,进而影响到宜华木业的出口。另外,家具行业平均毛利率本来就很低,出口退税下调2%对于纯出口企业来说打击也不小。
“股价下跌在市场看来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次级债以及出口退税下调等原因影响,实际上我们来自美国的订单仍然很充足,次级债并未影响到我们的业绩增长。”宜华木业董事会秘书谢纯斌这样说道。
谢纯斌表示,四季度进入家具销售旺季,公司业绩会有较好增长,公司股价下跌主要是受市场对于次级债影响的担忧。但当被问及来自美国订单的增长幅度时,谢答:“统计数据未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