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设计家·讲坛”于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新址新领域大厦开讲。作为深圳室内设计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后的2008年重点学术活动,首期开讲邀请到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旅美华裔学者王纯良教授和邹晖教授,他们就“多元文化的诗意建筑”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演讲,近200名设计界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坛现场气氛活跃,不少设计精英纷纷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激烈的现场对话。在教授的演讲与之后的采访中,我们体会到了思考、学术的魅力,同时相信,有了理论的支持,我们会走得更远……

记者:今天是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家·讲坛》的首场讲座,针对主题“多元文化的诗意建筑”,请您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一下怎样的建筑称得上是“诗意的建筑”?
邹晖:“诗意”的概念出自古希腊的一个词汇:poesis(现英文译为poetic)。这个概念就讲到了“诗意的构造”,不仅仅是“诗意”这一独立的概念,它的词根里面本身就包含着“建造”这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从根本上就是和“诗意”的概念联系着的。我们称之为“诗意的建筑”,是这样一种建筑,它们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带来一种完整的对世界的体验。在中国的诗歌里面,我们读到一段描写自然、人文环境的景象时,我们说这是一个诗意的呈现,有一种对世界的、打破常规的激情和感知蕴含其中。
记者: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普通人能享有的空间不断缩小,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达到“诗意”的境界?
邹晖:诗意可以来自很小的生活片断,小到一个茶馆里,两个朋友之间的交流,当你坐在那里品茶,透过窗户看到的夜景可以是诗意的;大到城市的角度,开车经过一片中心区,看到高楼的天际线,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受,而那个感受也可以成为一种诗意的体验。
记者:您比较认可的,能够称得上“诗意”的建筑师有哪些?
邹晖:美国的斯蒂芬·霍尔,他在中国也有不少的作品(编者按:其在北京的作品——当代MOMA与鸟巢一起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7年度十大建筑奇观)。他的作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尤其是在现象学方面。他在深圳也有作品,万科的一个会议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
 右为佛罗里达大学建筑系邹晖教授
记者:邹教授,您今天的演讲中已经谈到了一些华人譬如贝聿铭在法国的设计,也有一些国外设计师在中国的设计案例,那您对鸟巢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邹晖:我觉得鸟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震撼的,在城市的空间里面,它呈现出来的尺度还有形体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但是一个建筑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一个方面,它是多维度的,包括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综合的,与鸟巢紧密联系的感觉。有一种批判的思想这样说,鸟巢本身只是做为一个宏伟、独特的客体矗立在城市里,但是从它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判断,你就会觉得到目前为止,鸟巢和市民的生活还没有产生一种交流,我们还不知道奥运会的时候,人们是否会以一种欢乐的心情来体验鸟巢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空间体验,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左为佛罗里达大学建筑系王纯良教授
记者:王教授,您对印度尼西亚有相当深厚的了解,请您介绍一下印尼本土建筑有哪些独特的民族、地域的特色?
王纯良:关于印度尼西亚传统的建筑,就像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感觉一样。在艺术方面,就写意和写实的概念比较而言,传统的东方艺术是写意的,而传统的西方艺术是写实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的壁画。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艺术创作上的风格刚好又颠倒过来了,东方的艺术和建筑越来越走向具象,而西方的抽象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记者: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
王纯良: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来看,18世纪末,精致、繁琐的洛可可风格引发艺术界形成一种反判的、抵抗的思潮,最终导致抽象主义的诞生。而18世纪同期的中国清朝末年,我们也看到一种对繁琐的追捧,重于色彩、细节表述的建筑风格。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中国现代主义的运动,不管是在建筑上还是艺术上,需要有一个自己清楚的界定。什么是我们的现代主义?是不是就是西方的抽象主义,还是我们必须得经历这样一个抽象主义时代,才能真正找到我们的现代主义道路?
记者:王教授,结合您个人的设计案例,您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会不会跟室内设计师进行前期的沟通从而来确定最终的、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王纯良:就我自己设计的体会而言,往往我自己就做室内设计的部分,因为我非常热爱室内设计。我觉得从建筑到室内设计这个过程里面,大概有三个尺度的创造——城市的,建筑本身,以及很亲密的室内的尺度,还有一个不可见的存在的尺度,超越物质世界之外的,为精神的尺度。我喜欢在多个尺度里来思考空间,还有与空间相关的各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
记者: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的运用和呈现上做得如何?
王纯良:就我的观点来看,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中国的当代艺术和电影走在了建筑设计的前面,它们在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上更胜一筹,它们知道怎样把中国传统的美通过一种当代的、世界的途径呈现出来给全世界的观众,尤其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