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没有很特别的技术的话,精装修是一个鸡肋,就是说它并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你仅仅是做施工的话,确实没有什么利润。可是如果你的产品不是品牌的话,也很难用你的产品,因为每个单品的竞标都是非常激烈,弄不好能把企业给做死;
2 、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普通的施工,我觉得我们很难跟当地的施工方进行竞争;
精彩全文如下:
蔡明:各位好!去年的年底我们在万科跟日本的松下进行了PK,当时是背靠背的一套毛坯房,他一套,我们一套,我们当时是用了21天,一个毛坯房装到可以入住的水准,松下用了27天,比我们多用了6天。整个工厂化施工的技术,叫做“两层皮”技术,就是现场没有湿作业,所有的施工都是靠宽作业完成的,就是所有的内墙,全都采用了可调试挂件系统,所以墙面、地面的找平全部都是可调龙骨的石膏板,所以没有任何抹灰、找平的过程。
这个项目我们做成之后,跟万科也签了合同。我们但是看了一下跟万科合作的企业有一个特点,目前主要是我们跟松下,他正在扶植另外两个企业,一个是海尔,一个是方太,这两个企业有一个特点,都是提供大量的部品,而不是一个纯施工企业。举个例子,我们一个1500元/平米造价的项目,施工不到400元,就是1100元是产品,这1100元的产品里边,我们自己提供的产品基本上又占到了将近800元,只有不到300元的产品是其他产品,那部分产品由我们作为总包,是付给我们配合费。 这个至少跟万科的合作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不缺传统的纯施工的公司,他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主要产品的公司,来成为一个总包方,这是跟万科合作的特点。而且剩下几乎所有的产品,全都是万科跟那些部品商签了战略协议的,比如电器是西门子电器等等,全都是战略合作。就是说每一个单品,都由万科跟他们独自签完了。所以这里边,如果有一个纯施工公司的介入,他基本上只能是包清工,没有其他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由战略品牌商的战略协议。
万科的这种方式只能说是万科,并不代表所有地产商开发的模式,但是很多人都在学习万科。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普通的施工,我觉得我们很难跟当地的施工方进行竞争,因为当时我们看到普通施工的报价,我们也非常惊讶。当时北京世纪城整个施工报价也非常吓人,成本都非常非常低。我们的特点,因为本身就是通过产品一直跟全国大的地产商有合作,所以产品一直在一项一项的往里装,刚开始橱柜,后来是门,然后是衣帽间,然后是地板,五六项装进来之后就成为他主要的部品供应商,加上我们特殊的施工技术,然后才以这种形式进行了这种住宅精装修的介入。
另外一种模式,像金螳螂这样的公司,应该说是以施工为主,它的部品局限在一部分入住,但是标准产品,比如说门和橱柜和衣帽间,还都是由万科的战略合作企业来做,包括我们的产品。就是说有一些施工并不是我们做的,但是我们的衣帽间和橱柜、地板是全面进入的。 这点又回到我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就是如果没有很特别的技术的话,精装修是一个鸡肋,就是说它并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你仅仅是做施工的话,确实没有什么利润。可是如果你的产品不是品牌的话,也很难用你的产品,因为每个单品的竞标都是非常激烈的,当时我去的时候,光地板19个企业参与报价,实木复合地板的报价到了90块,90块含实木复合、包括安装、包括三年保修。这些价格,也不是一个以施工为主的装修公司能够带采购别人会接受的,对的每一个单品,都应该是那个单品在那个行业里有很强的市场地位。所以如果说仅仅是施工的话绝对不是鸡肋。 所以我理解的精装市场是一个以产品为主的,以施工和整个过程管理为实现形式的这么一个业态,真正的获利和核心点还是产品,施工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然要想实现这种特殊的施工也是非常难的,我们现在在北京做的项目,正在施工的是保时捷全球第三大、亚洲最大的4S店,保时捷店、奔驰店,还有一个奥迪、斯柯达,加上一个维修空间,一共16000平米,这些店过程当中,我们几乎和这些店全球最好的设计师来合作,他们出概念,我们来进行设计翻图,设计翻完图之后转化成品,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这些技术其实都是依靠我们商业空间的装修持续性获得的。
最近我们正在投标的澳门威尼斯酒店,整个的图纸翻图量也是非常非常巨大,但是这个过程我们也是因为要挑战最高的技术水准,同时也是锻炼我们的队伍,所以我们也在做,图纸量非常惊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觉得零售市场还是最美好的一个市场,工程市场是一个既占资金,又挑战大规模的这种协调能力,就是弄不好能把企业给做死的一件事。我们现在在万科这一个项目上,我们有43个设计师已经住在了深圳万科的办公室里,和他们的设计团队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就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在北京和深圳的时间差。万科是八个月,从拿到土地,八个月以后就要卖掉。所以在户型设计的时候,他的销售部门和他的建设设计部门,和我们室内的空间规划部门,三个团队在一起做户型设计。概念出完之后,一个月左右,建筑设计公司出建筑图纸,我们再用一个月时间出所有室内的装饰图纸。我们上个月,一个月完成了37个楼盘的样板间设计,我们这个团队平均每人只能睡三个小时,这种量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最终我们通过算帐还是发现,获利主要是产品,而产品里面的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是价值杀手,比如说橱柜所面对的是韩国的汉森和伊奈斯,都是在北京的廊坊工厂的,价格非常低。以这个品牌为比照,我们的品牌溢价能力也只能是比他们贵10%。业内我们也知道,成本如果能比伊奈斯做的还低的并不多。所谓产品的利润也是非常薄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和常年的经验,大规模的能力的话,即使拿到了产品,也几乎是鸡肋。所以只能靠一个量大,量大就是整个全国的管理能力,跨城市的管理能力,即使我们做的也是非常吃力。
|